黃國樑
前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的公子汪致重先生來台弔辜嚴倬雲被刻意隔絕媒體。我想起12年前,適逢辜汪會談20周年時他曾專程來台,而我經友人安排,專訪過汪致重先生。
那次專訪談得很多,訪問約在晚上,記得是在國賓飯店。由於是特殊關係才安排的訪問,可能是汪至今唯一接受的台媒專訪。但由於我在晚報,篇幅十分有限,報社也未看重,訪稿被刪得面目全非,好像讀秒一般的即問即答,非常怪異。
以下是刊登出來的稿子。完整原稿也已不復存了。
汪致重:未能訪台 父親心中永遠遺憾
記者黃國樑/專訪
辜汪會談20周年,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的兒子汪致重說,父親未能訪台,是心中永遠的遺憾,但歷史不是靠一個人,而是靠一代一代的人走過來的。兩岸如果停留在過去,永遠不會前進。如果不時要去感覺傷口是否還疼痛,那永遠會疼痛。
兩岸要十幾年以上慢慢交往
問:汪道涵一生主要關懷為何
答:辜汪兩人見面非常親切,兩人對兩岸百姓深情關切。大陸很多人都想馬上解決兩岸問題,但父親說,兩岸至少要有十幾年以上時間慢慢交往。
問: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時,汪道涵的心情?
答:兩岸的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意見,把不同意見逐步統一,不是容易的事,他認為這是事情發展的必然,起伏坎坷是必然的,一帆風順倒不一定,但還是要朝前走,多長多短不是人能控制的。
問:辜振甫有關兩國論看法,汪道涵的反應?
答:人在不得已情況之下,說出不得已的講法,不一定是他的想法。父親看得非常清楚,對辜先生沒有誤解。
問:汪道涵的風度與睿智,從何而來?他在文革時畫為黑五類分子?
答:這跟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從爺爺開始,教育的就是「愛國」,爺爺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推動教育救國,抗戰時,全家29 個人到延安,父親18歲在上海致力民族解放,再經過延安以及整風、反右等運動,考慮事情就越發周詳謹慎。文革時每個人都經過這樣的事情,有被關押起來的,有去放牛種田,也有被開除黨籍撤職,還有自殺,但不影響他們年輕時所追求的目標。
停留在過去 永遠不會前進
問:汪對台灣的歷史悲情是否了解?
答:他對台灣悲情的了解,非常深入,大陸有人提到對台打飛彈,我問他:「提出這些想法的這些人,不知道台灣的過去嗎?」父親說:「可能這些人不了解台灣歷史對於台灣人的重要吧!」
大陸人知道二二八事件的,百分比非常低,我們怎能說了解台灣?台灣有多少人了解我們每隔一兩年就搞運動,多少人了解反右、整風、文化革命,每個家庭都被破壞,那種壓力有多大?
兩岸經歷滄桑,但不能覺得自己有滄桑,你們沒有滄桑。如果能設身處地理解對方,就不會以自己所受的滄桑,作為主要訴求。文革結束後,湧現傷痕文學,有的是事實,有的過分渲染,有人看黑暗,有人看明天,兩岸也是這樣,如果停留在過去,永遠不會前進。如果不時去感覺傷口是否還疼痛,永遠會疼痛。
問:你如何看知青治國?
答:知青治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大家受過苦,放過牛、種過地,大陸是以農業為主,要治理國家,必須是種過地的。新政府了解社會,更了解民心。
問:辜汪會談後兩岸有十餘年的風風雨雨,這代價值得嗎?
答:就像人生的反覆坎坷,小孩長大不摔幾個筋斗,摔得鼻青臉腫,能長得大嗎?何況是兩岸。
歷史是靠一代一代人走過來
問:如果當年汪道涵訪台會如何?
答:這是他對民族歷史的答卷了,但那時不能成行,他心中永遠遺憾。歷史不是靠一個人,歷史是靠一代一代人走過來。
問:兩岸應否盡快展開政治對話?
答:兩岸已越來越能找到合作點與共同點,兩岸都是來自一個大家庭,有這樣的血緣,但兩岸慢慢走到了一起後,所有的需求就變成共同的需求,到那個時候,談什麼問題,就都是自己家裡的事了。